感冒
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
中医认为之所以会感冒
那是邪气侵犯人体的结果
常说的“吹风受凉”就属于邪气的范畴
在感冒的发病原因上
常见的邪气有“风寒”和“风热”
以及季节性比较强的“燥邪”和“暑湿”
敲黑板划重点的时刻来了
生活中常见感冒类型应该怎么区分?
怎么对症选药?
先拿最为常见的风寒和风热感冒作讲解
鼻涕:清水鼻涕多为风寒,黄脓鼻涕多为风热。
咳痰:咳嗽有白色稀薄痰多为风寒,咳嗽有黄色稠脓痰多为风热。
咽喉:咽痒多为风寒,咽痛多为风热。
口干:不口干或者想少量喝点热水多为风寒,口干想喝水多为风热。
体感:怕冷明显而轻微发热(寒重热轻)多为风寒,发热明显而轻微怕风(热重寒轻)多为风热。
舌脉:舌苔薄白,脉浮紧多为风寒,舌边尖红,苔薄黄,脉浮数多为风热。
在治疗原则上
风寒感冒
可选择辛温解表的药物来祛散风寒
常用有感冒疏风片、风寒感冒颗粒、荆防颗粒
风热感冒
可选择辛凉解表的药物
如999感冒灵、银翘解毒片、双黄连口服液、感冒清热颗粒、芙朴感冒颗粒
以上是常见的风寒,风热感冒症状简单分类和用药选择。当然风寒和风热感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临床上还有一些患者刚开始是风寒感冒的症状,过了两天就变成咽痛、有黄脓痰等风热的症状了,这种则可能是本身体质上有内热,或者在风寒来袭时没有及时治疗,邪气入里化热出现了表寒里热的一种寒热相兼的状况。这种情况需要表里、寒热同治,简单的用某种中成药效果不佳,需要找中医师开具草药处方。
除了风热和风寒感冒,还有暑湿感冒,夏季多发,因暑湿邪气困阻脾胃,常与贪凉饮冷有关,会出现身热不扬(发热但体表不烫)、头重如裹、肢体困倦、胸闷恶心、食欲不振、腹泻、口黏腻等症状,舌苔白腻或黄腻,脉濡数。常选用藿香正气水/胶囊,保济丸等清暑祛湿,和中解表的中成药。还会有气虚感冒,多见于体质虚弱、反复感冒者,因正气不足,外邪易侵导致出现发热轻、恶寒重、自汗(不活动也出汗)、气短乏力、咳嗽无力、痰白清稀的症状,舌淡苔白,脉浮无力。此时应该益气解表,扶正祛邪。多选用玉屏风颗粒增强卫气,减少反复感冒和参苏丸适合气虚感冒伴随咳嗽痰多者。
除了口服治疗感冒,还能以外用方式预防感冒,使用艾草、花椒、姜片等草药泡脚,暖胃驱寒,增强气血循环,提升免疫力。还可以使用苏叶,白芷,川芎,荆芥做成的预防感冒足浴包祛风通络。
中医治疗感冒的核心在于“因人、因时、因地制宜”。通过辨证分型,选择合适的中成药,既能快速缓解症状,又可减少反复感冒的风险。若感冒3日内未缓解,或出现高热(体温>39℃)、胸闷胸痛、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,需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病情。温馨提示,本文的感冒分类方式仅适用于平时体质尚可的多数人群,有少数本身体质偏颇明显(如阳虚、阴虚等)的人群在感冒用药时会更特殊,也需要至专业中医师处根据舌脉选方用药。
文章来源|
排版 |
初审 |
二审 |
三审 |
终审 |
国医馆
吴思诗
姚奏英
卓玉荣 徐奕
周悦华
上官文静
来源微信: 丽水市中心医院